查看原文
其他

比起家长,孩子为什么更听老师的话?

孩子最听谁的话?

爸爸妈妈?爷爷奶奶?外公外婆?

都不是

但这句话熟悉吗?

“我们老师说的对!”


夸张一点说,

老师的话简直就是“圣旨”,

孩子不仅会听,

而且还会不折不扣地执行。


而父母说的话,

尤其是命令,就像空气,

孩子很少听。

搞得很多父母都要这样吓唬孩子:

你要是再不听话,

我就告诉你们老师……



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鲜明的对比?

老师们靠什么获得了孩子们的敬畏?

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?


01老师给孩子树立了明确的规则


准时入园

见到老师要问好

教室里不可以跑跳和大声吵闹

东西用完要放回原处

自己的事情自己做······

类似的规则(在幼儿园称为常规)

在孩子的一日活动中处处存在

并张贴在孩子能看见的地方。


这么多规矩,孩子不会觉得约束吗?


不会。


相反,正因为这些规则,班级的一切活动才会井井有条,孩子在有序的环境中,才会感觉到稳定,平静和舒适。


这些规则不是由大人制定,为了约束和压制孩子的规矩。


而是班级内的所有人,包括老师,都必须严格遵守的基本公约。


在这套公约下,老师对所有的孩子都是“严而不厉,爱而不溺”,这种一视同仁的态度,恰恰是孩子需要的,也是值得他们尊敬的,因此孩子们才会心服口服。


再反观绝大部分家庭,家里有明确的家规吗?家里有成文的家规吗?还有很多家庭即使立了规矩也是朝令夕改,或者大人孩子双重标准,这样对孩子是起不到作用的!



02老师对规则有清晰的执行


光有规矩远远是不够的,

因为仅仅写在纸上的规矩都是空话,

只有真正付诸实施的才叫规矩。


在幼儿园里,老师有一套教会孩子执行规则的方法:


1.表述清楚,执行清晰


日常生活中,我们经常要求孩子自己收拾玩具,但很多时候孩子要么拖拉要么当没听见,这到底是为什么呢?


试想一下,当家里乱七八糟时,我们自己也经常无从下手。


实际上,孩子可能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做好收纳工作,不知道该如何将玩具物归原处。


在幼儿园,如果要求孩子物归原位,老师就会带领孩子认识每个物品所属的位置,在柜子上、书架上做上对应的标记,并约定一首收玩具的音乐,这样当老师说收玩具时,孩子自然会清晰地知道自己需要把玩具放回哪里。


2.适当授权,主动引导


我们都喜欢自己当家做主,不喜欢被他人命令或被指使,即使是孩子也不例外。班级中的许多规则,比如发生争抢玩具的情况时应该怎么办,都是老师跟孩子们一起商讨制定出来的。


父母也可以制定一个大的基本规则,把设立小的细分规则的权力授予孩子,并主动引导他自行设立小规则,这时能避免很多亲子之间无谓的争端。


3.不随意打破规则,坚持执行


孩子更听谁的话,主要取决于他更信任谁。


在幼儿园,老师是不会轻易许诺孩子什么“奖励”又不兑现的,做得到的才说,做不到的不说,这是因为:


第一,很多许诺是不应该的,孩子做一些事是必须的,不应该许诺给奖励。


第二,随便许诺后却不兑现,会一点点蚕食孩子对老师的信任和尊重。


日积月累后,你再说什么话,孩子都不会相信了。


这对于家长也是一样的道理。


同时还要坚持规则的底线,不能随意打破,“特殊一次”。


孩子没按照要求做,哭闹耍赖,只要闹腾得厉害一点,大多数家长都会心软屈服。事实上这种闹腾就是在试探你的底线,一次次攻破,就会一次次沦陷。



03老师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


老师给孩子们传递的

都是积极正面的形象,

在班级内,要求孩子做到的事,

老师必定更加严格遵守;

而父母很多时候却把自己当成了局外人,

只要求孩子,却从不要求自己。


要求孩子不能迟到,老师就会提前先到,在班级门口等着孩子。


要求孩子不带零食,老师也能做到,不仅如此老师还不会当着孩子们面吃东西。


再看看很多家长的日常:要求孩子不玩游戏不玩手机,结果呢?自己成天拿着手机不放;要求孩子不看电视,结果呢?孩子写作业时,自己在客厅里看电视。


老师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,至少是以身作则的示范。


所以老师在指出孩子错误的时候,孩子愿意听,就因为孩子知道老师做得好。


家长没有给孩子树榜样,反倒是反面典型。你再去要求孩子,孩子有足够的心理优势反驳你:你自己都做不到,还来要求我?


其实,孩子在幼儿园听老师的话是一个正常现象,也是一个好现象。


家长要理解孩子的这种行为,对他加以正确引导。



家长可以这么做


01维护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


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随意否定老师,更不能在他面前说老师的坏话,相反,应该维护老师在他心目中的权威形象。


当然,老师不是圣人,有时也会出现错误。这时,妈妈可以婉转地向孩子解释正确的观点,并私下和老师沟通,以促进相互理解。


02引导孩子正确理解老师的要求


听老师的话甚至崇拜老师对孩子而言是非常有利的行为,但是当孩子对老师的话理解有偏差或者太偏执的时候,妈妈就应该以委婉的形式,告诉孩子老师的真正意图。


比如,孩子因为听从老师午睡不能随意走动的要求而尿床了,妈妈就可以告诉他,“老师之所以这样要求是为了不打扰其他小朋友休息,如果你想去厕所,可以悄悄地告诉老师,然后再去。”


03偶尔可以“假传圣旨”


家长可以利用老师的权威性和孩子把老师的话当“圣旨”的特点,在适当的时候,引用老师的话,引导孩子作出正确的行为。


比如,孩子浪费粮食,妈妈纠正不起作用时,就可以说:“王老师说过要珍惜粮食,碗里不能有剩余的米粒,我们应该做一个珍惜粮食的好孩子哟。


04不能用老师的威信威吓孩子


当孩子不听话时,一些父母动辄就说:“你再不听话,我可就告诉老师了啊,让她批评你。”


这种方法可能短时间内,纠正了孩子的行为,可是从长远角度来看,却拉远了孩子和老师间的距离,也更加激起了孩子对妈妈的逆反情绪。所以,请家长不要用老师来威慑他。


来源转自爸妈必读(微信号:bamabidu)编辑:阿  黄   王惟宇(实习)


 往   期 精 彩

快过年了,喂小孩子吃这些东西要慎重

期末评语送每个学生“藏名诗”!这位老师的操作太走心

喜欢上一个不喜欢你的人,是怎样的体验?

小学生一晚连刷8套试卷后精神失常!医生这样说

正确引导孩子!↓↓↓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